如今的小區紅綠交織、乾淨整潔,社區睦鄰中心、中心花園、家庭醫生工作站等等“新面孔”紛紛出現,一條數百米長的紅棕色健身步道將社區休閑園、睦鄰文化園和健康活力園等“三園”串聯在一起。
作為一個老齡化程度高達40%的社區,遼源花苑社區還積極探索適老性改造的服務新模式,開展從家庭到樓道、社區的適老性睦鄰社區建設。
針對高層樓道治理“痛點”,社區著手打造睦鄰樓組,不僅在樓梯旁加裝了適老性扶手,台階上安裝了防滑條,而且每層樓面均繪上了醒目的孝老愛親主題墻繪,裝有隱藏式折叠休息座椅。
針對住宅設施老化“難點”,社區因人因戶制定適老性改造方案。64歲的樓阿姨需要照顧癱臥在床的85歲的婆婆,家裡的洗手間不僅局促狹窄,而且滲水性極差。社區實地走訪後決定,將老式浴缸拆除,並在浴室內裝上了“L型”扶手、活動助浴凳、風暖浴霸、排水槽,坐便器也裝上了扶手和智能馬桶蓋。
此外,遼源花苑小區健身廣場上增設的老年人運動器械,小區花箱、座椅上的敬老主題墻繪,居民樓前的無障礙通道,都會讓人不經意間感受到養老敬老的氛圍。
上海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羅新忠認為,遼源花苑社區微改造體量雖小,卻反映了當下中國社區治理的部分現狀,體現了基層幹部和廣大社區工作者的施政智慧、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在城市發展進入存量發展、更新提質的新階段後,社區應該如何治理?江浦路街道的實踐很好地回答了這一“時代之問”。
人人參與 讓社區生活更美好
社區是所有居民群眾的“家”,社區治理離不開每一個社區居民群眾。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需要積極引導居民自覺回歸自治本位、發揚“主人翁”精神。
有矛盾找“江大姐”,在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江新社區,居民遇到問題和糾紛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江大姐”。
其實,“江大姐”並不是一位江姓大姐,而是泛指社區一群熱心調解的婦女。名氣大了,上門來求助的人越來越多,“江大姐”調解室應運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