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家衛健委按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快進鍵
http://www.crntt.hk   2020-10-09 11:11:15
  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再次按下“快進鍵”。

  “遠離‘綫下接觸’,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突破地域限制,擴大醫療資源供給。”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近日透露,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聯網+醫療健康”突破時空便捷,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減少傳播途徑、降低感染風險方面優勢明顯。

  各地依托“互聯網+醫療健康”為群衆提供防疫科普、在綫咨詢、心理疏導、遠程會診、慢病複診、藥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務,承接分流了群衆的醫療健康需求,降低了綫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期間,在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同時,還有更多的醫生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在網上開辟“第二戰場”,突破醫療服務供給瓶頸,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戰場。

  毛群安強調,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優勢,支撑常態化疫情防控。同時,著眼長遠,在總結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夯實基礎、完善機制、深化應用,著力深化便民惠民服務,提高群衆看病就醫的滿意度。

  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

  “互聯網+醫療健康”,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群衆少跑腿。

  在廣東,已有6409萬居民建立了電子健康碼,居民可憑電子健康碼享受全省1420家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就診檢查、檢驗、取藥、支付等一碼通用服務。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李建中透露,廣東省87%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基本實現預約掛號、預約檢查、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一鍵診療服務,大大縮短患者看病就醫時間。“居民可在1146個鄉鎮衛生院、2377個村衛生站和57家縣域醫院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有效緩解了群衆看病難問題。”

  而這正是廣東省大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推行“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一體服務”的結果。

  李建中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醫院分流病人,減少醫院聚集。通過網上診療,特別是網上發熱門診的支撑,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遠程醫療平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此外,還運用網上平台,加強醫務人員包括院感和診療方案等方面培訓,全方位提高醫務人員的水平。

  毛群安介紹說,疫情發生後,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挖掘運用互聯網技術“遠程、高效、智能、便捷”的獨特優勢,出台有關加強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的文件,鼓勵各地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發揮信息化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

  “對口支援省份運用遠程醫療,幫助基層醫院處理疑難雜症。”毛群安指出,通過遠程教育開展培訓,提高基層醫務人員醫療服務和個人防護能力。人工智能應用於新冠肺炎CT讀片,提升了一綫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疫情防控需要也撬動了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效率,加速了粗放式向內涵式的轉型發展。

  為基層醫務人員賦能

  基層醫務人員承擔著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工作任務繁重,而人力資源不足、服務效率低下、規範性不強仍然是亟需解決的瓶頸問題。

  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方面的推進以及技術方面的深度融合,不少地方通過“互聯網+社區健康服務”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摸索出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以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其通過構建“智慧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服務模式”,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應用於居民健康服務過程,建立起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平台。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新穎介紹說,家庭醫生通過這一平台,不僅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規範化的診療和便捷的轉診服務,還可以實施危險因素的控制及健康生活方式幹預等精細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

  另外,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規範數據接口打破信息壁壘。醫生在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協助下,可以更加快速鑒別急危重症及跨專科疾病,降低漏診、誤診風險。同時,可以隨時查看規範檢查和合理用藥建議,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為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指導。

  劉新穎說,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嵌入了醫生工作站,可以讓醫生對疾病早期識別和鑒別診斷。以雲技術創新醫聯體協作,構建起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協同為居民服務的連續性健康管理閉環。

  在劉新穎看來,“互聯網+社區健康服務”在為醫務人員賦能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簽約居民的獲得感。據統計,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年門診量已達48.1萬人次,方莊社區簽約居民70%首診在社區,慢性病控制率也在逐年提高。

  “互聯網和基層衛生的融合,極大提升了醫務人員服務的規範性和工作效率。”劉新穎說,僅以慢病管理為例,互聯網的應用可以使慢性病患者規範化管理的時間,由年平均61分鐘,降為22分鐘。

  劉新穎認為,在提質增效的同時,電腦中“沉睡”的健康檔案信息也得到盤活,真正為患者所用。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必將助力基層醫療大有作為。

  創新醫防協同機制

  毛群安說,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基礎建設也得到加強,在便民惠民方面效果日益顯現。“但這次疫情也暴露出信息化建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管理機制、基礎設施、共享應用和網絡安全等方面,還有不少難點。”

  毛群安指出,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堅持平戰結合,堅持“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思維”,強化“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感知、一體化采集、一體化指揮、一體化服務、一體化保障和一體化安全”,抓緊補短板、補漏洞、強弱項,以打通醫療和公共衛生,強化分析應用為重點,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據介紹,國家衛健委將鼓勵地方探索以“可用不可見”等形式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積極穩妥推進數據開放,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在臨床、科研上的應用,以便民惠民需求為導向,推動個人診療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向本人開放。加強和第三方社會力量的合作,發揮其在理念、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提高數據分析應用能力。

  “同時,強化全民健康信息一體化建設。”毛群安說,國家衛健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推動國家級和省級傳染病多渠道監測預警一體化平台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不斷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

  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抓手,推進智慧醫療和智慧醫院建設,實現面向患者、醫院和管理機構的全流程業務閉環,智能、可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驅動為創新,加快推進衛生健康行業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的基礎。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