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著力提升社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http://www.crntt.hk   2020-05-10 07:40:26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治理積累了諸多經驗。例如,利用高科技手段追蹤人們的移動蹤跡,切斷傳播途徑;基層政府部門與市場主體合作,通過物聯網保證社區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社會力量投入疫情防控等。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呂芳文章表示,結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社區在應對城市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能力建設,要特別注重幾個方面。

  第一,建好清潔衛生的環境,這是減少疫情的基礎。應將公共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對社區中的生鮮市場、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健身器材、小區門禁等加強清潔與消毒工作,減少疾病傳播風險;將社區環境整治納入社區治理,配合其他部門協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改善老舊小區、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

  第二,立足長遠,重視15分鐘城市健康生活圈的規劃與建設,為市民提供鍛煉活動空間,實現有限空間的高效利用。比如,學校、單位的球場、運動館等設施在周末或假期基本處於閑置狀態,要充分發揮這些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應重視大規模疫情防控的公共衛生設施規劃與建設。如果資源有限,應立足現有資源有效利用,重視學校、運動場館建設與加固,在災害來臨時,可用於防災避險的應急避難場所等。

  第三,提高基層工作人員能力建設。目前,城市社區會組織一些地震、消防等防災演練,但很少有社區組織過重大傳染病預防演練。在日常工作中,社區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危機事件等風險隱患開展全面摸排和系統評估,建立起應對災害風險的“四單一圖”,即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災害脆弱人群清單、社區災害脆弱住房清單、社區災害脆弱公共設施清單和社區災害風險地圖,全面掌握社區在抵禦災害風險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社區防災減災工作。在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方面,以社區災害脆弱人群的清單為例,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高齡獨居老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詳細精准登記,了解哪些居民需要特別幫助。

  第四,重視志願者隊伍儲備建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眾多黨員志願者成為基層疫情防控的穩定力量。為應對社區工作者緊缺問題,向社會借力,與社會力量形成合力。落實黨員到居住社區報到工作,同時發動社區企業、商戶、社會組織等,依據職業、專長等建立交通、通信、消防、居民管理、搜索救援、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志願者隊伍。重視志願者隊伍的急救、救難、撤離等技能培訓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演練。

  第五,提前做好應急物資儲備。針對城市常見災害與風險,鼓勵居民做好家庭物資儲備;聯合社區衛生中心等儲備藥物、食物和帳篷等應急物資;通過簽訂災前合作協議等方式,與駐區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商場、超市、餐廳等商戶合作,做好實物儲備,建立災害來臨時的物資供應保障渠道,以社區活動範圍為中心,事先與學校、醫院、圖書館等協調,建設和指定臨時避難所。

  第六,推動部門間協同機制,促進信息共享共通,實現信息資源效用最大化。許多城市以網絡為紐帶,以雲計算處理海量數據,建立起高科技支撐的信息系統,但部門之間信息整合、共享還不夠。醫療系統和公共衛生系統快速實現信息共享是疫情預警的前提。

  文章指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從國家頂層設計入手,清晰界定社區職責,使其回歸本位。同時,激發社區居民保衛家園的責任感,促進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攜手合作,共同建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園共同體。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