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朱甌:美中台海周邊較勁測試彼此容忍度
http://www.crntt.hk   2020-04-25 00:19:54
台灣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4月25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中美衝突與對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但這不是軍事衝突或打仗,而是雙方在利益上有所衝突。近期中美在台海周邊軍事較勁,其實只是在測試彼此容忍度,如果大陸對台動武,無法迅速拿下台灣,美國就會採取局部軍事動作,但不會派子弟兵幫助台灣。

  朱甌,1944年生,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民黨北北基桃4縣市黨部主委,曾輔選馬英九台北市長選舉及大選、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2018年出任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團隊執行總幹事,現為國民黨中評委、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美中雙方近期在台海周邊軍力較勁,外界擔憂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利森 (Graham Allison)所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可能成真,舊強權(美國)與新強權(中國大陸)終須一戰。

  朱甌表示,從歷史發展與文化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來看,中美衝突與對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躲不掉,只能看如何面對,但這不代表軍事衝突或打仗,而是指雙方在利益上有所衝突。

  他指出,中國大陸目前仍難與美國軍事對抗,不會主動挑起戰端,但美國也知道中國並非一般國家,所以也不敢真正動武,雙方在台海周邊軍事較勁,其實只是在測試彼此容忍度。

  他說,台灣夾在兩強中間,要如何以智慧避開雙方的衝突最重要,美國以自身利益為優先,台灣當然要防範被出賣,所以蔡英文政府不能全靠美國,一定要修好兩岸關係,否則中美關係一旦修好,台灣豈不尷尬了?

  朱甌指出,雖近來媒體有“武統論”或警告說,但相信大陸清楚不宜對台動武,因為要迅速拿下台灣不容易,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台灣,反而會衍生很多問題,而且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美國或台灣,而是大陸本身的發展。

  他表示,如果大陸動武又無法迅速拿下台灣,就會給美國製造合理的理由,採取局部軍事動作給大陸難堪,但不會派美國的子弟兵幫助台灣。

  所謂美國採取“局部軍事動作”,例如1999年發射導彈打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後宣稱誤炸;2001年中美軍機在南海擦撞,美國只表示遺憾,試問能拿美國怎麼樣?

  他分析,以現在中國大陸的條件,只要維穩發展10至20年,經濟實力很可能超越美國成為“老大”,但到時候也不會輕啟戰端,這除了雙方都有核武,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向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會靠動武來證明“老大”的地位。

  朱甌告訴中評社,目前中美之間所有對峙動作都只是表象,表象的背後必然有其動機,這個動機可分二個層面來看。

  第一是從歷史發展來看,美國從1861至1865年南北戰爭後,美國本土沒有任何戰爭,北面加拿大完全配合美國,南面墨西哥根本毫無影響之力,中美洲古巴、南美各國都不是問題,美國又是民族大熔爐的社會,美國可說得天獨厚。

  所以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後,透過戰後復甦,建立所有經貿體系、金融體系,以美元為作為國際流通的貨幣,對歐洲、日本的扶植,建立所有的法源依據去遵循,主導全世界,讓全世界都跟著美國走,

  在這情況下,美國發展到今天,他想當全世界永久的霸主,所有的國家只能依附著美國,朝著他所希望的目標攜手並進,這個目標就是人權、民主、建立可以政黨輪替的政黨政治,藉此干預、影響、甚至顛覆該國政治。

  如果換成其他國家崛起,美國照樣不能容許該國挑戰他的領導權威與地位,一樣會與該國發生衝突與對抗,而且美國現在反中,是共和、民主兩黨及大多數美國人民的共識。

  中國近代遭遇一系列的恥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了幾世代以來大多數知識份子累積的共同期待與情懷,如今大陸崛起想達標,當然會威脅到美國的領導地位。

  第二,從文化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中美也是南轅北轍。中國人從小受的教育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一切為大局著想,所以願意為國家、民族犧牲,形成文化潛意識,強調集體主義而非個人主義;而且大陸人口佔全世界五分之一,周邊有21個鄰國,境內有56個民族,如果採西方政治體制只會分裂重現戰國時代。

  美國則是崇尚個人主義、不肯為政府犧牲,反權威,民主、自由、人權都是西方的舶來品,所以中西文化社會價值觀是完全不同的屬性。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