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向新產業新業態的轉換是無窮盡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有能力快速且盡可能平滑地實現這個過程。為此,首先要集中力量落實好“六穩”相關政策,尤其要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穩固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基礎。其次,要繼續加大對企業研發、技術改造和人力資本投資的支持力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此外,還要順勢而為抓緊研究制定涵蓋公平競爭、勞動就業、版權保護、算法公平等在內的數字治理規範及體系,確保新產業新業態盡快進入法治化軌道,同時也為處於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者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保護。
第三,提升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積極性的能力。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疫情期間,很多國有企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力抗擊疫情,有序復工複產,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貢獻重要力量;不少民營企業在捐款捐物、發揮專業優勢助力抗擊疫情、組織複產復工、穩定國內產業鏈等方面積極作為;一些在華外資企業也為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是認識上的問題,更是一種重要的實踐能力。為此,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營造良好環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通過實施《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更好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的積極性和合法權益,努力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第四,提升國內外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的能力。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既要解決好生產力的國內區域布局問題,也越來越迫切地需要謀劃好生產力的全球布局問題。中國已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有最大規模的製造業能力和超大規模市場,但從提高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和效率、發展更加穩定經貿關係、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多個維度看,中國在推動國內外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方面還有一些不足,綜合統籌國內外生產力布局是我們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中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要看到的是,此次疫情也凸顯了強化海外資源和能力布局的必要性,統籌國內外生產力布局需要在兩個市場同時發力。為此,建議在持續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吸引高質量外資和高端人才的同時,推動國內企業有方向、有節奏地走出去,同時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不斷提升海外支持、服務、保障的全方位能力,最終實現國內外生產力布局的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