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漸漸地,周國棟周圍的積雪化成了雪水,而他身上單薄的衣物也早已被浸濕。“無論吃多大的苦,我們也要把這款遠程火箭炮給造出來。”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嘗試,再失敗、再嘗試,周國棟研發團隊終於攻克了一系列結構難題。那年,新一代遠程火箭炮樣機正式定型。談及裝備,周國棟難掩自豪之情,他說:“這型火箭炮與前一代產品相比,在火力、機動性等方面,都有了質的突破。自此,我國火箭炮技術一舉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就算咬碎了牙,也必須挺過這一關”
“和航母戰鬥群一樣,遠程火箭炮只有配齊了相關的保障要素,形成了作戰體系,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看著最終定型的遠程火箭炮樣機,周國棟喜憂參半。
“就好比一名優秀的拳擊手,火箭炮不過是他的雙拳,而指揮車則是他的大腦,偵察車是雙眼,裝填車是雙臂。還有各種車輛所需的信息化裝備,共同組成了這名‘拳擊手’的神經網絡。”樣機定型後,周國棟說起了下一步打算,“從火箭炮到火箭炮系統,想要走完這段路,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周國棟缺的恰恰是時間。眼看距離立項已經過去了8年,由於老式火箭炮已逐漸被部隊淘汰,此時的工廠面臨著組建以來最大的困境:舊產品接不到訂單,新產品還在研發中,青黃不接的局面讓大家舉步維艱。
周國棟還記得,那是步入新世紀前的最後一個周末。舉國上下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千禧年”而歡慶,擺在工廠數千名職工眼前的卻是徹骨的“寒冬”。那一年,工廠每名職工只領到了3個半月的工資。
“眼前是幾千名工人張著嘴巴等著吃飯,身後是部隊官兵期待新裝備的殷切目光。遠程火箭炮系統能否研發成功,決定著工廠的前途命運。”新年第一天,時任遠程火箭炮總設計師高暘,組織研發團隊開了一次座談會。會上,高暘率先表態:“就算咬碎了牙,也必須挺過這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