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理性思辨兩岸統一問題: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反思
http://www.crntt.hk   2018-09-23 00:10:57
 
  再好的獵人都不能同時追逐兩隻不同方向的獵物,都要考慮先後緩急,大陸亦然。在致力經濟發展邁向復興的大道上,統一是岔路上的獵物,暫且擱下是理性選擇。大陸的難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想緩緩,但台獨分子、川普不斷觸你紅線,戳你痛處,刺激大陸民意,使武統呼聲四起,平添北京政府許多壓力,考驗領導人的戰略定力。

  和平統一的空間與時間都在壓縮,武統又不是當前最佳選項,那還有甚麼可以選擇?夾縫中看來就衹剩下超軍事手段了。其實蔡英文上台後大陸早已啟動了對台超軍事手段,如減縮觀光客、外交制裁、軍事威懾、推出惠台31項政策爭取台灣民心等都是,衹是因為有美國親台政策的對沖,這些手段到目前尚未發揮太大功效。進一步的超軍事手段,如網絡戰、電子戰、點穴戰等又離攤牌太近,不到關鍵時刻,大陸應不會使用。

  理性思考,我們或許應該嚴肅地問:還剩多少和平統一的空間與時間?

  三、理性思辨:“一國兩制”的適用問題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兩岸未來還有實施“一國兩制”的可能嗎?原始設計的“一國兩制”衹是一種形式上的統一,實質上兩岸現狀沒有太多變更。這是一種過渡的政治安排,終極還是會走向一國一制。在“一國兩制”之下,大陸曾承諾不派軍隊、不派人、不徵稅、司法自主、原來的政經社會制度皆可保留……,台灣現況大抵不變。台灣自然也要付出相當代價,需要交出主權表徵明顯的外交與國防大權。當然,這衹是個提議,詳細內容與條件都可以坐下來談。

  (一)蔣經國錯失了機遇

  “一國兩制”其實是一套非常有創意,又能和平解決兩岸對峙的政治方案,如果蔣經國當年能接招,那最終談出來的內涵可能比原提議的要好出更多。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當年兩岸經濟實力相去不遠,大陸需要台灣的資金,也需要台灣這塊戰略寶地。雖然陸美建交,台灣外交處境逆轉,但那衹是美國聯中抗蘇的權宜之計,由於自覺虧欠台灣,美國實質上還是支持台灣的,雙方國際處境並不像表面上落差那麼大。如果當時能經由談判,達成和平協議,不排除鄧小平會做更多讓步,譬如多劃一兩個省份讓台灣管轄,給蔣經國安排適當的政治位子,甚至政治符號的處理都可以大幅妥協。可惜限於自身的經驗與格局,蔣經國沒能抓住難得的時代機遇。

  “一國兩制”提出時,台灣經濟比剛走出文革的大陸好許多,GDP差不多是大陸的45%,因此台灣人看到葉九條裡說,台灣日後如有經濟困難可以請北京中央補助,都覺得十分好笑。而國府當時雖外交受挫,但還是認為自己才是正統中央政府,自己的制度較優,無意和大陸在“一國兩制”下統一。

  分離主義在台灣大行其道後,“兩制”不再重要,“一國”反而成了問題。兩岸多年的代表權之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主權之爭。這種分離意識的抬頭,正是綠黨始終不肯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藍黨堅持要在“九二共識”之後,加上“一中各表”的根本原因。正因為台灣社會的質變,再加上經濟實力江河日下,如今的GDP衹佔大陸的4.5%,現在再來談“一國兩制”,與當年的時代背景已完全不同,台灣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了,所以如果大陸還願意給,台灣就應額手稱幸。

  (二)香港“一國兩制”的修正

  “一國兩制”原是專為解決台灣問題所設計,但在台灣碰壁之後,卻陰錯陽差地率先適用到香港與澳門。鄧小平願意在港澳實施“一國兩制”是對英國的善意,也有垂範台灣的用心,但他對英國提防似乎不夠。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大陸承諾維持香港現狀50年不變,指的應是聯合聲明生效時的香港現狀,在1997年回歸後50年不變。但聲明內並未特別交代,以至於英國上下其手,從聲明生效後就展開了長達13年的香港民主化工程,給大陸未來治理香港設下陷阱。

  香港被殖民了一個半世紀,其間從不知民主為何物,民間無自覺,也從無此要求。英國人臨去秋波的民主化工程,打開了潘朵拉盒子,讓大陸掉入英國的政治陷阱,以至於幾乎就是就地合法,維持現狀,那麼寬鬆的“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卻引起那麼大的喧囂。西方扶植的港獨,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子,天天鬧事,反對修訂特區基本法23條、反對愛國教育、爭取普選、佔中、雨傘花等事件層出不窮,讓特區政府難以招架,也砸了“一國兩制”的招牌。

  香港的騷動不僅來自英國的使壞,也來自兩股力量的驅動,一是美英支持的專搞顛覆與顏色革命的非政府組織,如民主基金會、無國界組織等;一是台灣搞太陽花運動的學生。他們對佔中、雨傘花運動提供了金錢幫助或經驗輸出,有助於香港顏色革命的形成。

  經此波折,十九大報告對港澳“一國兩制”做出了重要而明確的修正,這些修正大抵有三:一是強調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既要掌握中央對港澳的管治權,也要保障港澳的高度自治權,以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二是以前的“一國兩制”衹單純地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但現在卻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澳的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三是積極推動港澳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區,深化港澳與內地的聯繫與關係,使之成為生命共同體。

  (三)台灣有可能實施“一國兩制”嗎

  十九大報告中,對台政策仍然維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新時代對台“一國兩制”政策是否有新的內容?報告中未見進一步揭示。既然港澳的“一國兩制”因情勢變遷而做了適度修正,當年許諾台灣的“一國兩制”內涵是否也應當因情勢變遷而做適當的調整呢?修正後的港澳“一國兩制”可以做個參考,但畢竟台灣與港澳的情況有本質上的不同,可能要做更廣泛的增添規劃,大陸宜早日動手研究。

  台灣人普遍對“一國兩制”沒有好感,因為當人民還沒弄清“一國兩制”的內涵是甚麼之前,藍綠政黨基於各自意識形態就把它徹底汙名化了。而且在此議提出時,所有看似對台灣極其善意的讓步,其實都是台灣已經擁有的,對台灣沒有甚麼太大的吸引力。香港經驗更讓反對“一國兩制”的台灣人有了更多說嘴的資料,扭曲地批評“一國兩制”大大限縮了香港的民主自由與人權,台灣拒絕接受似乎就更言之成理了。在“一國兩制”初提出時台灣人有這種反應還可理解,今天如果還不知應變,那就真的不知今夕何夕了。

  與香港相較,台灣實施普選許多年,政黨操作民粹幾達出神入化境界,堅持分離主義立場也有許多年,目前毫無放棄可能。比之於香港鬧事的衹是一小撮人,台灣分離主義者聲勢浩大。民進黨兩度在台灣執政,現在還在台上。在野的還有比民進黨更激進的時代力量、喜樂島聯盟等政黨,夥同者眾,美日在此影響力又根深蒂固。

  可以想見,“一國兩制”未來如果適用台灣,一定是分離主義已經被剷除。不過,台灣分離主義自黨外發展到今天,已有40多年歷史,枝繁葉茂,即便砍倒大樹,也不能排除枯木回春的可能。

  正因為如此,未來對台實施“一國兩制”時,恐更得小心謹慎。除了應記取香港經驗、適用十九大報告針對港澳“一國兩制”內涵所做的修正外,恐怕鄧小平時代承諾台灣的不派軍、不派人、司法獨立……等內容都一併需要重新檢討。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會包含台灣現有的政治制度(如中央與地方的層級劃分、選舉制度)、教育體制(如去中國化教育)嗎?如不能全盤接受,現在話就不宜講滿。這是大陸應該仔細思索的問題。

  四、不確定的統一方式與結果

  我們花了許多篇幅討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那是因為我們高度希望兩岸能用和平的方式統一,將統一的代價降到最低;也是因為我們相信,即使兩岸能和平統一,兩岸制度如此不同,分隔如此之久,互信需要時間建立,融合需要時間催化,在走到心靈契合、一國一制的實質統一前,需要一段過渡時期、一個過渡制度,讓統一的過程可以順暢無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