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認識人工智能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0-09-04 08:34:59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興顛覆性技術,正在釋放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世界主要國家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我國亦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更好認識和把握人工智能的發展進程,研究其未來趨勢和走向。

  人工智能不同於常規計算機技術依據既定程序執行計算或控制等任務,而是具有生物智能的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自行動等特征。可以說,人工智能的實質是“賦予機器人類智能”。首先,人工智能是目標導向,而非指代特定技術。人工智能的目標是在某方面使機器具備相當於人類的智能,達到此目標即可稱之為人工智能,具體技術路線則可能多種多樣,多種技術類型和路線均被納入人工智能範疇。例如,根據圖靈測試方法,人類通過文字交流無法分辨智能機器與人類的區別,那麼該機器就可以被認為擁有人類智能。其次,人工智能是對人類智能及生理構造的模擬。再次,人工智能發展涉及數學與統計學、軟件、數據、硬件乃至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一方面,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需要算法研究、訓練數據集、人工智能芯片等橫跨整個創新鏈的多個學科領域同步推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經濟的融合要求外部環境進行適應性變化,所涉的外部環境十分廣泛,例如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基礎設施、社會輿論等。隨著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並與經濟深度融合,其所涉外部環境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彼此互動和影響亦將日趨複雜。

  總的來看,人工智能將波浪式發展。當前,人工智能正處於本輪發展浪潮的高峰。本輪人工智能浪潮的興起,主要歸功於數據、算力和算法的飛躍。一是移動互聯網普及帶來的大數據爆發,二是雲計算技術應用帶來的計算能力飛躍和計算成本持續下降,三是機器學習在互聯網領域的應用推廣。但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能仍將經歷波折。人工智能的發展史表明,每一輪人工智能發展浪潮都遭遇了技術瓶頸制約,導致商業化應用難以落地,最終重新陷入低潮。本輪人工智能浪潮的技術上限和商業化潛力都大大高於以往,部分專用人工智能可能獲得長足進步,但許多業內專家認為目前的人工智能從機理上還不存在向通用人工智能轉化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將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人工智能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主要起到輔助人類工作而非替代人類的作用,同時,嚴重依賴數據輸入和計算能力的人工智能距離真正的人類智能還有很大的差距。

  作為繼互聯網後新一代“通用目的技術”,人工智能的影響可能遍及整個經濟社會,創造出眾多新興業態。國內外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將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一方面,人工智能將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提升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許多商業研究機構對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進行了預測,主要預測指標包括GDP增長率、市場規模、勞動生產率、行業增長率等。多數主要商業研究機構認為,總體上看,世界各國都將受益於人工智能,實現經濟大幅增長。未來十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將助推全球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同時,人工智能將催生數個千億美元甚至萬億美元規模的產業。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推動和牽引,可能呈現出三種形態和方式。其一,它創造了一種新的虛擬勞動力,能夠解決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能自動化”;其二,人工智能可以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力的補充和提升,提升員工能力,提高資本效率;其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開辟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替代勞動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將前所未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工智能使機器開始具備人類大腦的功能,將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類勞動,衝擊許多從前受技術進步影響較小的職業,其替代勞動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將大大超越從前的技術進步。但他們同時指出,技術應用存在社會、法律、經濟等多方面障礙,進展較為緩慢,技術對勞動的替代難以很快實現;勞動者可以轉換技術禀賦;新技術的需求還將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當前,在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這個領域,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目前仍處於研究的早期探索階段,還未形成成熟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框架。不過,學界的一些基本共識已經達成:短期來看,人工智能發展將對我國經濟產生顯著促進作用;長期來看,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和速度難以預測。因此,我們需對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可能導致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變化保持關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