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國際化對支持高質量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http://www.crntt.hk   2019-09-24 08:02:48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浙商銀行獨家支持,以“金融創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9•徑山報告》媒體發布會於今日在杭州舉辦。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發表演講。

  黃益平表示,有三個方面需要考慮金融創新:1.資本需要更足夠的耐心,不是說今天追求回報,明天追求回報,有很多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的。2.要適應創新的風險管理模式。我們過去這樣製造業的擴張和未來不確定性更大的創新風險管理,可能會不一樣,我們需要有新的辦法。3.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對投資者需要能夠容忍適度的失敗。如果你想投資創新,又是百分之百保險,其實是比較困難。

  與此同時,黃益平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對於支持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凡是需要用於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一些基本政策,比如說金融開放,比如說國內外政策透明、接軌、穩健等,這些人民幣國際化所需要的經濟金融政策環境恰恰也是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兩個是完全可以契合在一起。這樣看來的話,我們現在要抓緊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或者人民幣再出發,既是為了推動金融開放的角度來看,同時也是對於支持高質量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以下為演講實錄: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支持我們的工作。我也特別要感謝浙商銀行的致辭,以及我們課題組成員大半年的時間做了課題,今天我們很高興在這兒把一些基本的結論跟大家做一個匯報。

  今年主題是以金融創新支持高質量發展,我簡單說一下6個子課題,6個團隊。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郭凱主持做的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因為他現在公差,今天來不了,我一會再講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時,會簡單多介紹幾句,就不單獨匯報這個事情,報告大家都有了。

  為什麼現在討論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過兩天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國慶,也是剛剛過了改革40周年。過去70年,過去40年,經濟發展有很多特征,但我們感覺未來可能會有很多新的變化。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是經濟新常態,“新常態”的意思就是說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情,未來也許就不再存在了,會有一些新的特征。我特別要介紹一下北大國發院和布魯金斯學會最近做了一個研究,聯合的課題,這個課題是關於中國經濟崛起,也就是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我們會面臨一些什麼挑戰,有什麼應對。未來30年遇到三個比較大的挑戰:一是低成本優勢的喪失;二是人口老齡化;三是全球化的趨勢發生一些轉變,確實會對經濟增長模式帶來挑戰。

  所謂高質量發展,我們感覺最終核心還是要實現可持續的增長。雖然我們預期增長的速度會慢慢往下走,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會放慢,這是一般性的觀察。在實現可持續增長方面還是面臨很多挑戰。什麼是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有很多不同的解讀,我們用的解讀就是中財辦前副主任楊偉民的基本解讀,簡單來說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生產要素的高效率;二是生產參與者的高收益。我們下一步面臨的核心挑戰,怎麼支持創新,創新一直是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很重要的推動力量,未來對創新的依存度、依賴度可能會變得更高。

  這個對創新的依賴,為什麼今天變成很大的金融問題,我們今天聽到的一個說法是金融不支持實體經濟。在去年《徑山報告》裡曾經總結過去幾十年的金融改革,今天金融體系兩個很重要的特征,如果和國際金融體系做一個比較:一是金融抑制的程度比較高。換句話說,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各種干預措施相對還比較多。二是銀行在金融體系當中的比重也比較高,這樣一個金融體系從純學者角度來看有一些批評。客觀來說,過去40年經濟高增長,金融基本穩定,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樣的金融體系實際上還是相對比較有效的,但現在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一些實體部門的金融服務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我們可以簡單的看三個方面:一是從加速的角度來說,人口老齡化、儲蓄率下降,對於資產性需求越來越高,但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簡單一句話,老百姓想投資,但沒有特別合理可靠的投資渠道。二是對於輕資產的小微企業,尤其是創新型的企業,他們的融資服務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三是政府對大規模資金籌集的渠道,現在也沒有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實體經濟當中加速企業和政府金融服務需求,確實還有不少的缺口,這個就反映出來大家感覺金融沒有很好支持實體經濟,從這個來說是有道理的。核心還是金融怎麼樣更好支持創新,支持創新的渠道當然也很多。我們借用研究的發現,在中國經濟當中,從國內知識產權貢獻的比例來看,大概是民營企業貢獻了70%,國有企業貢獻了5%,外資企業貢獻了25%,這個數字的基本含義就是,如果下一步經濟增長要更多依靠創新,創新的一大部分貢獻來自於民營企業。金融能不能很好的服務這一部分企業,對於我們下一步的可持續增長確實是帶來很多的挑戰。

  為什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會遇到一些難題,過去我們的很多銀行支持增長,似乎看起來還是比較有效的,它的挑戰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主要是在兩個方面看起來不是特別匹配。不匹配的地方是創新活動基本上是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失敗率高。但我們一般在講投資的時候考慮的是低風險、高回報,往往都是周期比較短的。無論是存款還是資本市場的投資,這樣看起來的話,要把這兩個耦合在一起有一定的挑戰,這也是我們認為金融創新需要做的事情。

  從大的方向來說,或者從大的原則來說,我們覺得起碼可以有三個方面需要考慮金融創新:1.資本需要更足夠的耐心,不是說今天追求回報,明天追求回報,有很多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的。2.要適應創新的風險管理模式。我們過去這樣製造業的擴張和未來不確定性更大的創新風險管理,可能會不一樣,我們需要有新的辦法。3.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對投資者需要能夠容忍適度的失敗。如果你想投資創新,又是百分之百保險,其實是比較困難。

  我們在說容忍失敗的時候,可能要強調兩個事情:第一個事情就是在責任清楚的前提下,容忍風險。二是對風險有足夠充分理解前提下,你來做投資決策,不是盲目的說可以有風險,有失敗,這是不可以的。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看到底應該怎麼做,簡單看幾個領域。

  一是林毅夫老師團隊做的報告,從他們的報告裡,我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所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最優金融結構概念。最優金融結構一個基本含義,從圖中可以揭示出來,金融體系、金融結構應該和實體經濟技術企業產業特征相匹配。也就是說,經濟發展到不同的階段,它的結構不同,技術特性不同,可能需要的金融服務方式是不一樣的,這時候我們的金融體系應該符合這樣的經濟結構。對不同企業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他們把不同企業分成不同的類別,有一些是趕超型的,有一些是成熟型的,不同企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是不太一樣的,相信一會付才輝會具體介紹。

  二是今天中國金融體系是銀行主導,資本市場理論上來說支持創新更加具有優勢,因為它對風險識別方式不太一樣,風險承擔不太一樣,尤其是股票市場,等等。資本市場對於知識創新有更好的作用,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資本市場對於知識創新沒有發揮更充分的作用,兩個原因,一是資本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直接融資占總融資當中比重只占到10%,不僅低於英美這樣市場主導的金融體系,也低於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像日本和德國。如何我們能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資本市場在支持創新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有空間。

  我們面臨更大的問題,即使有了資本市場支持創新,仍然有很多不足。不足的原因很多,比如在監管和政策制定方面往往還是用傳統管理銀行思路管理市場,對上市、定價、信用等,政府的影子還是非常多,就像我前面說金融抑制程度比較高有關係。當然市場確實有一些先天不足,有可能政策做法加劇了這樣一些問題,包括資本沒有耐心,不太容忍風險。尤其是我們用國家信用支持的國有資產到了資本市場上,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低,安全度變得比較重要。這些並不是問題,但對於支持創新來說確實是面對一些短板,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做一些改革。我個人的看法是從量上需要擴張,可能更多是需要從質上來做改善。

  三是銀行業。如果資本市場相對比例比較低,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上升的空間可能也是相對有限。也就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間接性渠道和銀行仍然會在這裡發揮很多作用。楊凱生行長領銜的報告,他們具體分析了我們在國際上有什麼成功經驗,國內銀行支持這些創新面臨什麼樣的嘗試、短板。國內的嘗試挺多的,包括科技支行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深耕模式、信貸工廠模式、數字金融模式等等,但確實還面臨很多障礙,一會兒楊凱生行長再介紹。

  四、影子銀行的問題同樣很重要,在中國的影子銀行、國外影子銀行一個很大的差別,我們稱之為“銀行的影子”。很多影子銀行交易從客戶到資金到服務對象,基本上都是和銀行有緊密的關係。在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我們確實是看到影子銀行帶來了不少的風險,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確實滿足了實體經濟的需求。我們看待這樣的影子銀行,尤其在整治監管影子銀行交易時,需要把兩個方面同時兼顧起來,有風險的一方面,也有服務的一方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