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探究和平統一進程中心靈契合的針對性、獨特性與策略性
http://www.crntt.hk   2022-08-15 00:11:25
台灣同胞就是自己的親人,大陸越強台灣越好。
  中評社╱題:探究和平統一進程中心靈契合的針對性、獨特性與策略性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台灣研究會理事

  【摘要】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中,開創性地發表了“兩岸心靈契合”等重要論述。這不僅是著眼於解決當下的台灣問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同時也是高屋建瓴,高瞻遠矚,著眼於台灣問題解決的同時,兩岸同胞通過心靈契合,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中,開創性地先後發表了“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兩岸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兩岸融合發展”等重要論述。

  在構建這一系列攸關國家統一大業的重要論述中,2019年1月2日,習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的重大政策主張,不僅是著眼於解決當下的台灣問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同時也是高屋建瓴,高瞻遠矚,著眼於台灣問題解決的同時,兩岸同胞通過心靈契合,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一、心靈契合超越人類歷史任何形式的統一

  回溯人類歷史,縱覽全球風雲,所謂的統一模式無非是兩種,主動統一或被動統一。歷數中國的歷史演進,主動型的和平統一幾乎沒有;而被動統一的案例卻比比皆是。

  中國共產黨人要創造奇跡,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衹是形式上的政權統一,不衹是名義上的統一或象徵意義的統一,同時更強調要實現心靈回歸,人心回歸,民意回歸,進而實現國家認同的回歸。因為衹有實現這樣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才是實質的統一,才會減少統一之後所產生的種種政治、社會後遺症,才能真正實現繁榮富強的偉大復興。

  本著這樣重大的初心使命,習總書記在各種不同的重要場合,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的重要講話或報告。

  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釣魚台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發表了“兩岸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講話,首次明確、系統闡述了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要思想與理念。他指出“熨平心里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更有信心。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

  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表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表示,“為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採取更多積極措施,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青年交流往來多創造條件,以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實現心靈契合”。

  2015年5月4日,習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談道,“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精神家園,實現心靈契合”。

  2017年10月18日,習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未來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心靈契合”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充分說明我們在追求國家統一進程中對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促進心靈契合、增進共同的國家、民族、文化認同的高度重視。

  2019年1月2日,習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題為《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綜上所述,習總書記首創,並一再宣導的心靈契合這一對台重大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論述,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與意義。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我們不僅要追求和平發展,不僅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還要努力促進與增進兩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實現心靈契合。

  二、心靈契合的針對性

  1.針對制度之爭的心靈契合

  自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制度之爭一直是兩岸關係的核心要素。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深入拓展,舉國綜合實力與制度自信的不斷加強,制度之爭更成為兩岸關係的主軸。

  對於制度之爭,“台獨之父”李登輝曾有“獨到見解”。1996年他在就職演講中認為,“海峽兩岸沒有民族與文化認同問題,有的衹是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雖然李衹是點出“制度之爭”這一概念,並沒有論及孰優孰劣,但是拋出“制度之爭”,反映了當時台灣當局的自信。

  可曾幾何時,台灣不再談“制度之爭”,甯重建圍牆鐵幕。反倒是大陸國台辦主動提出“兩岸開始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展現大陸對於這個過去被外界認為是最敏感問題的自信,願意與國民黨、民進黨一起比一比,看誰更愛台灣,看誰能讓老百姓有更多元的選擇,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2021年汪洋在海峽論壇上指出,“大陸有能力讓台灣同胞過上更好的日子”,在島內引發熱烈反響。因為它直接點明了兩岸制度之爭的真正實質,不是高大上的天馬行空,而是哪一種制度能夠實實在在讓百姓生活更幸福、更富裕、更有獲得感。制度之爭的內涵是“人心之爭”,大陸衹有贏得台灣同胞的人心,才能實現心靈契合。而民進黨當局的“去中國化”,就是想方設法欺騙民眾:若台灣被大陸統一,台灣人民的生活註定“更差更慘”。可現今的時代是數位化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味鼓噪大陸民眾生活越來越差,島內百姓,尤其是年輕人會相信嗎?“過上更好的日子”,原本是民本思想的通俗化表達。而民本思想是數千年來深深根植於華人社會最深處的文化共識。衹要不斷抓住心繫民眾的文化共識,就能夠逐步跨越兩岸制度之爭的隔閡。

  談及“制度之爭”與心靈契合的關聯,此次全球抗擊疫情更具有說服力。至2022年5月23日,人口數量約3.28億(2021年)的美國,纍計確診病例83352838例,纍計死亡病例1002328例;與此相對照,中國大陸人口14.13億(2021年),纍計確診病例223488例,纍計死亡病例5224例。中國大陸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超乎想像的生產配送能力,以及眾志成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令島內同胞歎為觀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台胞有著越來越強烈的吸引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