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與衝突調解
近年來,中國對衝突爭端調解的參與有所增加。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在一些國內政治衝突(如尼泊爾、津巴布韋)和一些國際衝突(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盧旺達)中充當調停者的角色,活動範圍相對有限,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保持低調。截至2012年,中國僅在3起衝突中擔任調解人。
這種情況在2012年11月後開始發生變化。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開始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得相對更加自信,中國更多地參與世界各地的衝突調解。到2017年,中國以單邊和多邊方式調解了世界各地的9起衝突或危機,包括敘利亞內戰、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和孟加拉國-緬甸有關羅興亞難民的爭端。中國通過這些行動,努力將自己塑造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和平外交一員,以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獲得政治外交紅利。
中國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和平計劃
2023年,中國的調解努力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北京在今年採取了幾項重大的外交舉措來解決衝突。2023年2月,中國公布結束俄烏戰爭的十二點和平計劃,要求停止敵對行動、恢復和談、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和促進衝突後重建。此外,呼籲放棄冷戰思維(這意味著北約東擴),取消單邊制裁,體現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尊重,結束全球供應鏈的中斷,以及受戰爭影響地區糧食和化肥的暢通供應。中國的提議旨在維護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和全球的利益。
考慮到俄羅斯、烏克蘭和西方官員在戰爭問題上所採取的極端立場,中方的建議是比較理性、平衡和務實的。一些人從地緣政治角度批評中國的和平計劃,指責中國偏袒俄羅斯並通過該計劃謀求自身利益。不過,在戰爭已經演變成一場無休無止的消耗戰的情況下,如果各方能夠認真對待這一建議並付諸行動,對各方都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