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洋彼岸,美國人也依舊熱衷於購買因為含有“中國制造”組件而便宜的產品。如果蘋果手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生產,2000美元的售價恐怕只有極少數人支付得起。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說:“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就後,中國正在引領全球的經濟複蘇,這正是許多企業願意繼續在中國經營的原因。”中方則更加直白地表示,明智的企業不會放棄巨大的中國市場。
去年,中國為全球貢獻了33%的經濟增長。美國只貢獻了11%,20年間縮小了一半。北京正在力所能及地保持其市場對美企的吸引力。特斯拉獲得了中國工商銀行提供的貸款,福特也在複工複產、維持供應鏈方面獲得了支持。就此而言,北京會說這是“雙贏”。今年初生效的外商投資法旨在為外商投資打造更公正的環境、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北京欲借此向美企宣示:中國市場是開放的。
顯然,沒有哪家美企願意放棄中國市場以及14億潛在客戶。況且,美國人的儲蓄率今年4月上升到了創紀錄的33%,高企的失業率也讓人擔憂。因此,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市場,它們明白:如果一家美企撤離中國,其空缺極有可能很快被競爭對手填補。比如高通:若這個加州芯片制造商因美國政府的禁令而不能再向華為供貨,便意味著美國在短期內失去市場份額,長期而言則會失去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同樣明顯的是:在這場危機之後,中國將比以往更努力地讓本土廠商去滿足國內需求,并且盡全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美企必須承受這樣的競爭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