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武大:區塊鏈和大數據与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http://www.crntt.hk   2020-04-12 11:00:49
(圖片來源:全景網)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据澎湃新闻报道,伴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領域詞匯頻頻被提及。用“區塊鏈+大數據”重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到底是理想?還是現實?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這次疫情。
武漢擁有國內頂尖的臨床醫療、公共衛生及病毒研究平台。包括武漢病毒所、武漢大學等研究部門在這次疫情中較快取得了系列成果,能快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建立實驗室診斷方法、研發診斷試劑盒,並及時向世界公布,獲得包括WHO(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內外各方好評。但本次舉全國之力抗疫,損失慘重。究其原因是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存在多方問題與短板,突出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疫情早期預警機制失效,早期疫情異常數據未能及時上報與共享,造成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延誤,疫情迅速蔓延。非典之後,國家的基礎醫療條件大幅改善,自動化預警及防疫能力也達到國際水平,但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前,疫情仍未得到及時上報及關注。投入巨資建設開發的“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上報審批流程長,且不排除存在人為干擾、病例數據不能公開共享及中心化決策機制時效性差等問題,造成錯失前期疫情防控的最佳時機。
二、防疫數據共享不足,各渠道數據不能及時整合共享,各部門難以統籌協同,影響疫情防控效率。要阻斷傳播迅速的疫情,對感染人員追蹤、多方防疫數據整合及對社會實時信息公開等要素都是疫情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缺乏交通、電信、公安、疾控各職能部門以及各機構間數據快速協同共享,早期對感染者在旅行中密切接觸人員的追蹤需要依靠在社交平台上發布尋人啟事。在疫情出現的前期,各級疾控機構、科研單位與臨床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不暢、相互聯動不夠,使得相關人員不得不依賴私下交流或社交媒體群內通告。而這種信息共享互動模式,由於擔心其對社會穩定的影響而常常被制止。信息跨部門協作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疫情應急防控中的重大阻礙。臨床、公衛及研究機構數據難以及時共享整合,數據使用方不能有效尊重數據獲得方的知識產權,致使各方人員把持獲得的數據,科研合作共同抗擊疫情的機制與氛圍難以建立。
三、疫情初期由於信息碎片化及缺乏權威部門信息公開透明發布,社會上謠言四起,引起民眾恐慌。各社交媒體平台對官方數據與非官方數據、社會繁雜傳播數據的治理管控缺乏相關依據以及評判標準,往往簡單採取依從所有機構要求進行大規模删帖,或者簡單依靠檢索所謂敏感關鍵詞,而屏蔽相關內容。由於這些社交媒體在屏蔽與删除相關內容時缺乏公開透明的標準與原則並將相關工作的責任導向到政府部門,進一步造成了公眾恐慌與對權威機構的不信任。
四、疫情前期疫區物資調配及發放體系不完善,應急物資缺乏統籌與透明管理和跟蹤。應急疫情物資出現擠占或挪用現象,影響疫區及時獲取物資,挫傷社會公眾共同抗擊疫情的信心。應急物資保障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支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酒精和消毒劑等重點物資的生產、採購、調配和供應至關重要,同時,維持疫區生產生活的日常物資供應也刻不容緩。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尤其是在前期,中心化的應急物資調配暴露出諸多問題,如信息不對稱,管理不規範,過程透明度低,可追責性差,捐贈物資去向真實性難以保證等,造成慈善機構公信力不斷下降。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