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烏戰爭:性質、影響與中國的處境
http://www.crntt.hk   2022-07-04 16:24:14
 
  這種制裁與反制裁的拉鋸戰給俄烏兩國及世界經濟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影響。不僅戰火中的烏克蘭經濟崩潰、民不聊生,而且俄羅斯經濟也瀕臨崩潰。制裁實施後,盧布一天就狂跌40%左右,俄股市也因大跌而休市一個月,銀行出現擠兌,大量企業破產。為了避免經濟崩潰,俄羅斯實施經濟緊急狀態,包括把盧布利率一次性提升至20%、限制外匯交易和出境、建立自己的國際支付系統、支持受打擊的企業渡過難關。這場經濟大戰對歐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很嚴重,這首先表現為石油、天然氣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飈升。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在3月8日突破每桶130美元,創12年來新高,而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至一年前的10倍以上,達每千立方米3900美元。一些俄羅斯大量生產和出口的有色金屬如鋁、鎳也大幅飈升。由於俄烏都是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小麥等糧食價格持續上漲。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化肥主要出口國,因此國際化肥價格也大幅上漲。石油、糧食、化肥等大宗商品價格飈漲,不僅會使世界陷入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而且很可能導致40餘年來處於最高位的通貨膨脹失控。而且,俄羅斯是世界第11大經濟體、資源出口大國和外貿大國,對俄全面經濟制裁將使全球供應鏈在繼續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同時又遭新的重擊。與此同時,在美聯儲為避免通脹失控而開啓加息模式的形勢下,俄烏戰爭這隻特大“地緣政治黑天鵝”給全球股市尤其是高處不勝寒的美國股市雪上加霜。3月26日,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稱,西方對俄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正在沉重打擊世界經濟。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加上可預見的全球性股災、全球供應鏈斷裂和通脹失控,將把世界經濟拖入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大滯漲,其危害將超過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因為那次危機衹有經濟衰退,沒有高通脹,且那時世界經濟遠沒有今天這樣全球化。因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開始放緩的經濟全球化,在持續遭受全球新冠大流行沉重打擊的同時,又遭俄烏戰爭嚴重衝擊。這意味著已元氣大傷的此輪經濟全球化很可能正走向終結,世界經濟可能再次呈現兩個“半球化”①。

  (二)對國際政治的影響

  被普京2月21日和24日兩記重拳打得措手不及的美國等西方國家立即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要求它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并撤軍。在烏克蘭和西方國家要求下,聯合國先後於2月25日、27日、28日召開了兩次安理會緊急會議和第11次聯大緊急特別會議,試圖徹底孤立俄羅斯。安理會第一次譴責俄羅斯并要求其撤軍的表決被俄羅斯否決,第二次關於召開聯大特別會議的表決雖通過,但聯大表決結果并沒有如他們期望的那樣完全孤立俄羅斯,有141國投贊成票,其餘國家要麼反對,要麼棄權,要麼乾脆沒投票。

  在外交孤立俄羅斯的同時,西方國家從政治意識形態上攻擊俄羅斯和沒投贊成票的國家,甚至攻擊普京本人。戰爭爆發後,拜登宣稱美俄關係徹底破裂,揚言要使普京成為“國際賤民”。除了把投票支持俄羅斯的白俄羅斯、朝鮮、叙利亞等國斥責為與俄羅斯同類的專制國家外,美國等西方國家還怪罪於中國、印度、伊朗等35個投棄權票的國家,認為這些國家不譴責俄羅斯無異於支持侵略者。尤其是,美國指稱中國不僅事先知道俄羅斯要入侵烏克蘭而不加阻止,而且以發表《中俄聯合聲明》的方式力挺俄羅斯,甚至橫蠻揚言:若中國不勸阻俄羅斯,將對中國實施制裁。美國及其少數鐵杆盟友對中國的無端指責當然遭到中國的嚴厲回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指出,作為俄烏戰爭的始作俑者的美國在戰爭爆發後不斷拱火、澆油,根本沒資格指責一直勸和促談的中國。

  從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戰爭的反應看,除一些持中間立場的國家外,大多數國家屬於分別支持俄烏的“兩大陣營”。雖然明確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僅4個且都是小國,但中、印、巴、兩伊和南非等35個投棄權票的國家實際上站在俄羅斯一邊,土耳其、沙特、阿聯酋、以色列等美國盟國雖投贊成票但不願譴責俄羅斯,更別說制裁它。這表明俄烏戰爭很可能正在促成全球性“新冷戰”。

  俄烏戰爭的國際政治影響還表現在它標志著美國單極霸權的終結,因為它是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唯一沒有親自發動、直接參與且無力制止的大規模戰爭。其他大規模戰爭,美國不是策劃、發動,就是參加、主導。它們要麼是兩極“冷戰”的產物和反映(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要麼是美國單極霸權的產物和反映(如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如果說海灣戰爭標志著美蘇兩極“冷戰”格局的終結并開啓了“後冷戰”時代,俄烏戰爭則宣告“後冷戰”時代美國單極霸權的終結且開啓了“新冷戰”時代。

  (三)對國際安全的影響

  世界經濟、國際政治與國際安全密不可分,兩者的嚴峻形勢必然給國際安全造成消極影響。這裡強調的是俄烏戰爭對狹義國際安全的影響。

  第一,俄烏戰爭改變了二戰後歐洲安全觀和安全格局。

  二戰後,經過長期的安全維護與和平建設,曾幾乎被炸成廢墟的歐洲總體上呈現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的局面,儘管受到美蘇冷戰影響。尤其是,冷戰後以歐盟為形式結為大家庭的歐洲人已習慣了在“歲月靜好”的“後現代社會”享受生活、憧憬美好未來。然而,俄烏戰爭徹底擊碎了二戰後歐洲的和平主義理想,令其從二戰後世界最穩定的地區突變為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地區。歐洲幾乎一夜間從它引以為傲的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後現代社會”被拉回到競爭激烈、衝突不斷的現代現實中。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中的歐洲曾以為戰爭早已遠去,因而最關注的是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瘟疫流行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沒想到傳統戰爭并沒有離開,嚴重的傳統安全威脅就在眼前。歐洲人突然從永久和平的幻象中醒來,發現世界并沒擺脫叢林法則,必須艱難應對這場戰爭。

  從烏克蘭的安全角色劇變可知,這場戰爭改變了歐洲安全形勢和安全格局。戰前,經過冷戰後五輪東擴的北約已到達俄羅斯家門口,并與烏克蘭進行實質性軍事合作,以致烏克蘭成為北約威脅俄羅斯的前哨。戰爭爆發後,北約國家雖持續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但多次拒絕其立即入盟或在烏克蘭設禁飛區的請求。烏克蘭因此被迫放棄加入北約,從而形式上暫時保留了北約與俄羅斯的緩衝帶。戰後烏克蘭即使還殘存,也衹能“中立”。因此,在與北約的這場較量中,俄羅斯暫時先勝一局。但是,當波羅的海三國更緊抱美國大腿且瑞典和芬蘭也要加入北約時,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面臨更大安全壓力。總之,戰火已點燃的歐洲已坐在可能大規模噴發的“火山口上”。

  面對戰爭的危險,歐洲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自保,增強自身防務成為當務之急。對美國不無疑心的歐洲既在短期內更靠北約保護,又在中長期內必尋求安全戰略自主。瑞典和芬蘭考慮加入北約。與俄有世仇的波蘭除加強與美軍合作外,宣布把軍費提升至GDP的3%,把陸軍擴充一倍至30萬。法德更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的重要性。連中立超200年的瑞士也放棄中立,給烏克蘭提供武器。最值得關注的是以往不願擴軍備戰的德國的防務政策突變,戰爭爆發後,德國立即援助烏克蘭幾千枚反坦克導彈。德國總理朔爾茨隨即宣布,德國今年將追加1000億歐元軍事預算,且今後每年軍費將超過其GDP的2%。

  第二,俄烏戰爭使中美俄“安全大三角”進一步趨向中俄聯合抗美的“安全兩極化”。

  中美蘇(俄)大三角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決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結構,其演變總體上決定著國際安全局勢的變化。作為冷戰後軍力前三甲,美俄中三角關係30年的演變反映了世界格局從美國單極獨霸向中俄聯手抗美的新兩極對抗的演變。戰爭爆發後,美國在全面對俄制裁的同時繼續誣衊、打壓中國,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接連踩“紅綫”(如高級代表團訪台、繼續對台售武等),致使美俄關係徹底破裂和中美關係繼續惡化。中俄進一步強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成為不是盟友卻勝似盟友的抗美夥伴。因此,俄烏戰爭爆發後,中美俄大三角安全格局明顯向中俄聯手抗美的新兩極對抗格局轉變。

  四、俄烏戰爭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俄烏戰爭對中國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和兩方面的複雜影響:面臨更大外交壓力和中長期內更險惡的國際安全環境,但獲得了難得的短暫機遇。

  (一)對中國不利影響

  中國既與戰爭爆發無關也沒間接捲入,但很難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免不了多方面不利影響。第一,美國主導的西方利用其國際話語優勢,指責中國知道俄羅斯將發動戰爭而不加勸阻甚至充當其同謀,從而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第二,戰爭對中國經濟有負面影響:一是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增加中國經濟增長成本和生活費用,推高通脹率;二是戰爭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干擾并加劇國際供應鏈緊張,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循環構成威脅。第三,中歐關係面臨考驗,可能會停滯甚至倒退。第四,已陷入經濟困境的俄羅斯若再陷入戰爭泥潭,“後普京時代”俄羅斯政治和社會動亂對中國很不利。若此,中國將陷入美國主導的東西兩大聯盟的包圍。第五,戰爭對兩岸關係乃至兩岸統一不利。雖然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台灣與主權獨立的烏克蘭在國際法上完全不可比,但在地緣政治上有相似性,即兩者都有重大地緣戰略價值,因而分別被美國當作遏華和遏俄的頭號棋子。因此,台當局藉戰爭之機誣衊大陸并加緊與美日勾連。俄烏戰爭沒對“台獨”構成威懾,也沒使美國放鬆對華遏制,反而令美日台勾結更緊,從而使中國統一大業面臨更大威脅。

  (二)對中國有利之處

  所謂有利當然不是指戰爭本身對中國有利(實際上中國是俄烏雙方的朋友和最大貿易夥伴,且戰爭造成的大量傷亡和財產損失令中國深感痛心,更使全世界面臨巨大危險),而是說它讓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有了新機會。第一,中國是唯一沒直接或間接捲入戰爭的大國,交戰雙方都更重視對華關係,全世界都看重中國的勸和促談作用。中國依據俄烏衝突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采取公正的中立立場,雖遭到西方批評,但贏得了許多國家的認同。中國的重要性使美國主動就此與中國溝通。第二,戰爭引發的制裁與反制裁的雙輸博弈給中國提供了充當世界經濟之中流砥柱的機會。比如,對抗雙方都更重視與中國經濟合作,這些都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動蕩中的穩定作用。第三,印度看到中俄關係因俄烏戰爭而更緊密,故開始緩和對華關係。俄羅斯一定程度上是中印關係的“粘合劑”。第四,在美國同時遏制中俄且以中國為頭號對手的形勢下,美俄矛盾激化到爆發戰爭的程度,美國把如何利用這場戰爭搞垮俄羅斯當作國家安全戰略的當務之急,這至少短期內會牽制其印太戰略的有效實施。這就是所謂“新戰略機遇”。第五,俄烏戰爭為40多年沒實戰經驗的解放軍提供了不少經驗教訓。第六,在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雙重打擊下,世界經濟加速滑入滯漲,世界面臨更不確定的未來,而中國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且沒捲入戰爭,是唯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綜合國力繼續快速增強的大國。這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對中國智慧的考驗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戰爭新變局,如何化危為機、變中求機,是對中國智慧的考驗。筆者認為,抓住新變局中可用之機,努力使戰爭不利影響最小化,關鍵是把堅定維護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與靈活運用外交策略巧妙結合起來,既平衡此次衝突涉及的三條原則之間的矛盾,又把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這三條原則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安全不可分割、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第一、第三條屬於國際法基本原則,是中國一貫強調的國際法則。第二條是全球化時代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中國首倡并得到廣泛國際認同的“共同安全觀”的體現,即一國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前提,地區安全不能靠擴張軍事集團實現。此外,需把握好原則適用性與歷史原由性間的平衡,即根據衝突本身是非曲直和歷史經緯表達立場,避免一味套用原則或過分強調歷史經緯而有失偏頗或陷入站邊的窘境。換言之,中國既要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原則,又要突出這場戰爭的歷史原由,從而既在主權原則上支持烏克蘭,又在安全原則上支持俄羅斯。在停火止戰的問題上,中國既要依據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呼籲以和談緩和衝突、結束戰爭,反對拱火、澆油,反對一味制裁,又不要直接充當調停人;既支持俄烏和談,更要呼籲美俄會談。在防止歐洲再次陷入戰爭的問題上,中國應呼籲有關各方在相互尊重和安全不可分割的國際關係準則的基礎上,通過磋商、談判達成平衡、有效、可持續的全歐安全機制。所謂平衡即俄烏雙方和歐洲及北約的安全關切要平等受到關注和保障。

  結語

  無論這場戰爭何時結束、如何結束,世界再也回不到戰前了。雖然這場戰爭被預測到了,但其進展出乎人們預料,更無人知曉它何時和怎樣結束。正如馬基雅維利所言:“戰爭可因你所需而啓,卻不如你所願而終。”占壓倒性軍事優勢的俄羅斯因各種原因而陷入苦戰,在付出巨大傷亡後陷入戰爭泥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戰爭升級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因此,這場戰爭的結束時間、結局和未來影響難以準確預測。但是,筆者認為:由於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俄羅斯以國運對賭美國霸權,雙方都輸不起。這場改變世界的戰爭正在使世界陷入“新冷戰”。

  註釋:

  ①鄭保國:《關於全球化的幾點思考》,《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第37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5月號,總第293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