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爆發至今兩年多過去,聲稱“站在香港人一邊”的美國當局,並沒有給“黃絲”任何實質的“移民”支持。唯一的具體政策,是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初簽署的一項所謂的“備忘錄”(Memorandum),給予在美香港居民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 , DED)待遇。根據該“備忘錄”,留美期間可以申請就業許可(work permit)。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早前聲稱,合資格港人自動取得DED待遇,保證2023年2月5日前不被驅逐出境,但這並非“無條件”的,前提是申請就業許可時需提交身份證明及符合受惠證明。然而,“備忘錄”從8月5日簽署,直到今天仍沒有公布具體規定,也就是說,怎麼落實、如何落實、落實細節如何,付之闕如。
口口聲聲說支持香港、支持“香港示威者”的美國政府,唯一給予身在當地的香港“黃絲”,僅僅是一個“準難民”身份,說得難聽點,甚至連阿富汗難民還不如。而即便美國國會兩黨形成了共識,一切順利的話,《香港安全港法案》最快要到明年中才能通過,但也不過是將DED再延遲18個月、36個月,身份沒變、待遇沒變,還是不如阿富汗難民。
張崑陽潛逃至今,在美國生活了一年多時間,對美國當局的政治冷漠,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感受。以至於,他在聽證會上一不小心,道出了“流亡”“黃絲”的慘狀:“我們必須努力幫助港人重新融入社會,我們知道目前DED的細節尚未公布,不少在美港人感到艱苦,想盡辦法安頓下來,對他們來說在美國定居很重要,我接觸了許多年輕的『異議人士』,他們買不起保險、付不起學費,其實他們愈早安定下來,就能愈早回饋美國。”云云。
“人道主義”的“膠花樽”
買不起保險,意味著有病不敢去醫院,只能硬撐下去;付不起學費,意味著三餐沒有着落,居無定所;找不到工作,更意味著得不到美國人的認同。這就是“和香港人站在一起”的美國政府承諾?
不僅如此,張崑陽其後在網上與另一個“港獨”分子梁繼平進一步稱,目前散落在美國各地的港人只有18、19歲,極度需要生活上的支援。雖然各地確實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團體施與援手,但若能將一些美國知名度與規模較大的組織聯繫,共同對這些“手足”給予幫助,相信能協助他們盡早融入美國社區云云。
諷刺的是,這個美國國會聽證會原本是要“為香港人建立人道主義途徑”,但一聽證下來突然發現,最需要“人道主義途徑”的香港人並不是在香港,而是在美國本土!在美國的香港“黃絲”,才是真正遇到“人道主義災難”。當看到張崑陽吐露出來的慘狀時,仍在香港的“黃絲”還敢“投奔美國”嗎?如今“流亡”在美的“黃絲”,何異於多個月前在阿富汗機場上奔跑、想趕上飛機的阿富汗人?
反華是美國一些政客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而讚美香港暴亂如“美麗的風景線”,不過是要以此來攻擊抹黑中國,本質上並不是要真正支持“黃絲”,更不可能為違法者“買單”。對於美國當局而言,張崑陽的可利用價值已經消失殆盡,唯一的“剩餘價值”,就是作為美國政客對於“人道主義”的虛偽面子需要。從這個意義而言,張崑陽實際上是一個用來裝飾的“膠花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