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央視新聞評論,首次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決定在深港邊界推出一系列的重大城市、產業、軌道交通規劃;在中央高度關心、香港社會為之揪心的土地、房屋問題上推出一連串的具體務實措施;積極推動致力維護國家安全的本地立法工作,包括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本地立法工作;對政府架構進行相應重組……這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6日在立法會宣讀新年度施政報告的核心內容。
香港特首每年都會在立法會宣讀新一年施政報告,報告新一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方向、新的公共政策。但是,林鄭月娥這份施政報告并非過往普通意義上的一份特區政府工作報告,而是在全新政治格局之下、面向未來的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在“啓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施政報告。
審視這份施政報告,當然不能脫離香港目前所處的全新政治格局。2019年“修例風波”的爆發令香港陷入回歸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社會亂局,中央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高瞻遠矚,冷靜應對,在不同階段抓住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綜合施策,分步而為,先在2020年夏天制定并落實香港國安法,實現止暴制亂,逐步恢複社會秩序;再在今年全國兩會開始推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進而在打擊反中亂港惡勢力、強化愛國者治理體系基礎上,積極推動香港經濟重建、社會重塑。中央治港三步走,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特別需要指出的,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夕,香港中聯辦所有高層領導分別走訪各個社區,走進“籠屋”,了解基層困苦,傾聽民衆訴求。“最根本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駱惠寧主任這一論斷頓時在香港社會引起極大反響。駱惠寧走訪“籠屋”住戶。
新的施政報告正是在這一政治前提下謀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如果沒有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特首甚至都無法正常在立法會宣布施政報告;如果立法會依舊被那些為反對而反對的反中亂港分子所把持,施政報告提出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及時獲得通過進而得以有效落實;如果特區政府施政團隊上上下下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施政觀念,真正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施政報告很可能無法找准香港面對的真問題,更無法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真方法。<nextpage>
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的“北部都會區”即是特區政府施政新思維的具體體現。其中,香港與深圳的“雙城三圈”空間概念也讓人眼前一亮。這顯示出施政團隊開始跳出“維港迷思”——始終站在維港兩岸來觀察與思考香港發展布局,整個城市發展格局始終以維港為中心。“北部都會區”一旦落實,香港將形成南北兩個都會區的發展格局,南部以國際金融服務為主,北部致力發展世界一流創科產業。從香港的發展歷史來看,其意義在於:一是終於打破南重北輕的舊布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鞏固國際中心地位并重,雙子都會區輝耀大灣區;二是終於打破產城分離的舊規劃模式,在發展新市鎮的同時促進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時代在前進,特區政府施政團隊必須置身於新的時代背景、新的政治格局中來謀劃。所有關心香港未來的人們,不僅關注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具體規劃和政策,更關注這些規劃和政策變化背後所展現出的新思維和新理念,更在意特區政府施政團隊如何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如何真正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創香港發展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