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虛假增員、虛增保費、虛列費用套取資金……此前,多名保險公司員工實名舉報領導造假並登上微博熱搜。與此同時,通過惡意投訴實現“退保理財”、“退舊換新”、收取高額手續費牟利的“代理退保”產業鏈也在持續擾亂保險市場,侵害保險公司和消費者權益。
針對保險業種種亂象,監管部門已通過罰單和專項治理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專家表示,保險公司要摒棄對保費收入規模的“偶像崇拜”,同時要增強市場參與者的敬畏之心。“看得見”的短期終究不可持續,“看不見的”長期才重要。
行業造假行為屢禁不止
“其實看了舉報之後,說實話,這些現象在保險行業一直存在,可能外行人看起來覺得觸目驚心,其實很多都是行業‘心知肚明’的事情。”一位從業多年的壽險業務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長險短做、虛假賠付、虛假憑證、虛假增員等,確實比較常見,特別是在大力推廣的開門紅銷售季中。
該業務員表示,保險銷售有較大業績壓力和增員壓力,“要麼當個人代理賣保險衝業績,然後拿獎勵升職位,要麼自己不賣保險,拉人頭組成自己的一個小團隊,然後把他們掛到你的名字下面,督促他們賣,‘保費論英雄’嘛,選拔晉升也都要看業績,所以很多人會為了賺取績效傭金、謀求晉升鋌而走險”。
業內人士指出,一直以來,保險公司在業務經營中都存在“五虛”問題,即虛列費用、虛假承保、虛假退保、虛假理賠和虛掛保費。而這主要和壽險績效考核體系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有關。一方面,過去兩年代理人數量下降以及新單負增長壓力下,壽險公司對於增員和增收的需求更加迫切,保費指標、增員指標、繼續率等KPI層層下壓;另一方面,為了推動業績提升,壽險公司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增員、增收上。壓力和誘惑之下,如果沒有長效機制並配以規範的內部治理和嚴格的合規文化,很容易使銷售前端行為走形,從而出現違規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