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10月9日,也即國慶長假後第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走高,一日之內連續升破6.80和6.70。當日,在岸人民幣匯率交易價和收盤價均創一年半來新高。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文章表示,國慶長假期間,由於全球疫情、美國選情及地緣政治等多空因素交織,美元指數總體保持穩定,累計微跌0.3%。因此,節後人民幣匯率上漲,更多是假期離岸人民幣匯率大漲後,在岸市場的補漲行情。
自5月底創下多年新低以來,人民幣匯率震蕩走高,在四個多月時間內,中間價和收盤價累計升值了5%至6%,但仍不及2017年初至2018年3月底為時十五個月,累計升值約10%的水平。而且,本輪高點較2018年3月27日的最高成交價還低了約7%。可見,本輪升值並非“8•11”匯改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升幅最大的。
文章分析,從經濟基本面看,中國經常項目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趨於均衡合理;從資金流向看,民間對外淨負債保持基本穩定,既沒有重新加杠杆,也沒有繼續去杠杆,資本流動對匯率走勢影響偏中性。在此背景下,隨著匯率突破重要心理關口,人民幣匯率走勢波動性有所加大。例如,在9月18日創下年內新高後,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波快速調整。到9月底,中間價和收盤價分別回調了約0.8%。但節後首個交易日,中間價就收複大部分失地,收盤價則創出年內新高。
從一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交易看,首日匯率大漲之後,隱含的匯率升值預期仍在1%以上,這意味著短期內人民幣匯率仍有可能慣性衝高。然而,從陸股通交易看,節前八個交易日持續淨賣出,10月9日才出現了112億元人民幣淨買入,這表明當日人民幣匯率拉升恐非外資節前有預謀的行動。其次,當日境內銀行間市場即期詢價交易成交額為268億美元,較上月日均成交額減少10%,也顯示在岸市場並未因人民幣匯率暴漲出現交易異常。今後需要密切關注北上資金淨流入和市場升值預期的可持續性。
文章認為,未來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值和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無論是升值理由還是貶值依據,這些信息都會反映在外匯交易定價中。只不過,有時升值因素占上風,有時貶值因素占主導,導致市場匯率呈現非線性隨機游走的多重均衡特征。如果簡單線性外推,往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同時,匯率穩定不等於固定,升貶值因素共存也導致匯率呈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短期看,需要關注復甦利好兌現、外匯政策調整、海外疫情反彈、美國選戰情況、金融市場變盤等可能影響市場情緒、引發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
本輪升值過程中,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約2%,遠小於同期雙邊匯率漲幅,因而對出口企業的財務影響遠大於競爭力衝擊。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與其去猜是否存在所謂“匯率新周期”,還不如樹立風險中性意識,建立財務紀律,減少貨幣錯配,運用適當的工具和方法管理好匯率風險,集中精力做好主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