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全球化的產業鏈格局因此改變。剛在去年,印度超過英法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不過,據IMF預測,印度經濟或在今年萎縮4.5%。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疫情下的印度”系列,探究印度如何應對此次疫情的衝擊,以及在後疫情時代,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有何潛力與前景。
印度的“自力更生”運動正愈演愈烈。
印度總理莫迪自新冠病毒疫情擴大以後,開始強調在本國內打造自主獨立的經濟圈的構想。其背景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加劇,供應鏈陷入崩潰,同時以邊境衝突為契機,印度出現了排除中國企業的動向。對印度來說,中國是最大進口對象國,如何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也成為了焦點。7月29日,醫務人員在印度海得拉巴為當地居民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采樣。
印度2019年度的貿易逆差為1528億美元,其中對中國逆差占約3成。從2018年印度對各國的進口額來看,中國排在首位,占整體的14%。如果持續抵制中國,印度經濟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眾多相關人士正密切關注這一前景。
與此同時,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都給了印度比“垃圾級”只高了一級的信用等級。
6月,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將印度的國家信用評級下調為BBB-,這是投資信用評級中最低的一級,展望為負面,這也意味著在下一期印度的評級很有可能將進一步下降。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也將印度的評級下調為Baa3,展望同樣為負面。穆迪預計,由於4月和5月實施的嚴格封鎖,本財年印度經濟將收縮4%。標普全球評級保持了印度BBB-最低投資等級,但展望為穩定。標普認為印度財政狀況將在2021年穩定並恢復。
惠譽對印度做了更深層次的分析,發現由於經濟增長嚴重放緩對收入、財政赤字和公共部門債務比率的影響,印度的財政指標已明顯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