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進化的復雜過程,光靠說不夠直觀,那就製作大量圖片向觀眾展示。為了能讓知識基礎不同的觀眾“各取所需”,舒德幹會錄制多種長度的視頻,既有面向普通觀眾的“短視頻”,也有針對專業學生的“長視頻”。講授的話題也要經過精心挑選,有的介紹古老生命跌宕起伏的演化進程,有的講述達爾文、牛頓、孟德爾等科學家的故事,還有的是分享自己學術生涯中的個人經驗。
在“深入淺出”上所做的努力,讓舒德幹的科普大受歡迎。他舉例說:“有一次,我問一個收看過我科普內容的九歲小朋友,‘你能夠聽懂多少?’她回答說:‘我聽懂了百分之八十。’”
雖然在學術上是前輩、在年齡上是長輩,但舒德幹卻習慣在自己科普視頻的結尾說一句“請大家批評指正”。他也喜歡通過彈幕,收集觀眾們的反饋。“留言里不乏一些真知灼見,有鼓勵也有善意的批評,還有網友會調侃我的‘湖北腔普通話’,很好玩。這種及時的互動,是網絡科普的一大優勢。”
自6月底開通視頻賬號以來,舒德幹已上傳了15則科普視頻。8月份,他更是做到了每周更新兩次。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為科普花費這麼多精力,值得麼?
舒德幹的回答是“甘之如飴”。在他看來,通過科普傳播進化古生物學的諸多重要新發現,與大眾分享科學思想,這是一件既利於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又能豐富大眾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美事”。
“從我自身的工作角度看,科研和科普理應‘比翼齊飛’。”舒德幹頗為感慨地告訴記者:“我曾經在科學研究上做過一些工作,如今年齡大了,更感到最重要的事是要讓‘學術基因’得以傳承,建立一個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學術梯隊。具體到科普工作上,我想要為各種優秀科普作品的問世鳴鑼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