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對白草鎮來說,‘禁牧令’的嚴格執行,從長遠來看是打破陳規陋習、提升養殖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的一次契機,正所謂不破不立。”在嚴格落實“禁牧令”的同時,作為白草鎮的“父母官”,韓龍海當然也有維護自家利益的“私心”,而他採取的“對策”是舍飼養殖,“8月份以來,我們號召並贏得了養殖大戶的支持,短短兩個月內完成了4個村肉牛養殖小區的圈舍、青儲池等主體工程建設。”
韓龍海的“對策”頗有講究。首先,養殖圈舍建設用地由村集體免費提供,並配套政府補貼,以調動養殖大戶自籌資金建設的積極性;但同時,養殖大戶也必須與村委會簽訂協議,履行為散戶留足養殖空間,以及資金投入和工程建設接受村委會、散戶全程監督的責任與義務;在此基礎上,散戶可隨時進入養殖小區,以相應占用面積建設投資扣除政府補貼計算出資;此外,鎮村還協調小額貸款為“三類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籌集資金,鼓勵其按散戶方式加入養殖小區。
複盤來看,這一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核心在於依靠了白草鎮的內生動力。第一,養殖小區不聘用其他工作人員,由養殖戶自主管理,迎合了農戶養殖親力親為的習慣;第二,上述模式避開了農戶與外來企業間難以建立互信關係的症結,這是其得到廣大養殖戶支持的重要原因。
韓龍海寄望這一模式可以幫助白草鎮群眾禁牧不減收,但其實收獲遠大於此,經此一役,白草鎮形成了大戶帶散戶、先富幫後富的制度優勢和良性局面;並改善了以往農戶家中牛糞滿院、鄉鎮村莊隨處可見牛糞遺撒堆放的惡劣環境。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2年,韓龍海盤算,要試種兩畝百花菊,一來,具有觀賞價值,也讓牛糞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二來,嘗試以百花菊為飼料喂牛,“如果專業機構進行檢測,認證百花菊有利於提升肉質,那我們就大力推廣,建立自己的品牌、謀求溢價。”
由於舍飼養殖得到了養殖戶的認可,韓龍海下定決心,明年要在完成4個已建養殖小區水電配套、使之完全達到養殖條件的基礎上,力爭在鎮下轄16個行政村,一村建一個養殖小區;同時,“我們還想嘗試著在養殖小區附近設立‘集中搬遷安置區’,看看能否實現牛集中了,人也集中了。”
深究其中,韓龍海的設想具有三大特點:其一,試點先行;其二,力求一舉多得;其三,善於借力人文……在赤城脫貧與振興的過程中,有著很多類似的探索故事,這些探索與創新正是人類減貧事業、中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赤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