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長方式為什麼非轉不可
http://www.crntt.hk   2019-07-26 07:50:49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習近平2014年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7年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背景的重大判斷,是謀劃新時代經濟工作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重要內容。深化對新常態、新時代內涵的認識,對於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把握以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的經濟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央黨校報刊社總編輯 丁茂戰文章介紹,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在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經濟問題的積累也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保持可持續發展成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艱巨使命。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非轉不可。從1978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兩位數的年頭有17個,尤其是進入新世紀的2003至2008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然而,經濟發展是有規律的,已經持續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很難繼續保持下去。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只有3679億元,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人均GDP只有156美元。經濟水平不高,生產要素價格必然低廉,在這樣約束條件下開始改革開放,要素驅動、規模擴張、低端發展成為繞不過去的必經階段。但是,隨著經濟總量、工業化水平、人民富裕程度的快速提升,以這種發展方式支撐的高速增長必然不可持續。我們黨對此是清醒的。早在1995年的黨的十五大上,中央就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共十六大之後不久,胡錦濤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成為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任務。

  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已無力扭轉增速下行的大勢。2008年爆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為了應對這場危機、保持中國經濟發展勢頭,黨中央國務院施以重拳來對衝下行壓力。2008年中國GDP增速雖然逐季下行,但全年還是實現了9.7%的高增長。在強刺激的激勵下,從2009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重拾上行通道,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6.4%到全年實現9.4%的增長。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率先實現反轉,成績亮麗,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國家治理制度的優越性。然而,大勢不可違,也違不了。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第一季度衝高到12.2%之後,不可逆轉地再次步入下行通道。從2011年到2014年年增長分別為10.6%、9.5%、7.9%和7.3%,特別是2015年跌破了7.0%,自此至今就再也沒有回到7.0%之上,就更不用說兩位數增長。

  領導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肩上。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落入中高速區間,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的必然結果。這也昭示,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不可逆轉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並且,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的重拳出擊,打亂了本該啟動的旨在推動轉型發展的布局,我們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結構失衡的矛盾。毫無疑問,領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勢頭,這一艱巨使命落到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肩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始從戰備高度思考和布局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並且首先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背景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思考和研究。

  從“三期叠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以崇高的使命擔當,準確把握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大勢,相繼提出了“三期叠加”和“經濟新常態”重要概念,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內涵,為我們黨制定出正確的經濟綱領提供了重要前提。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三期叠加”的形勢。2012年年底,習近平同志在就任總書記後的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形勢就做了初步分析。他在總結和分析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時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和政府承擔的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消化過剩產能和穩定就業之間存在兩難選擇。關於世界經濟形勢,他指出: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因此,他提出要把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轉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動力、新體系、新優勢上來,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隨著實踐的發展和思考的不斷深入,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經濟形勢的認識持續深化。在2013年年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分析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提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概念,即“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這之後,他對“三期叠加”的內涵又作了多次深入闡述。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習近平對中國經濟形勢的認識並沒有止步於“三期叠加”,而是持續推進、越發深刻。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時表示,我們要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這是繼在2012年年底提出世界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第一次公開表示國內經濟也進入“新常態”。2014年年中,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結合對“三期叠加”的分析,進一步指出“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關於什麼是新常態,習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作了深入闡述。他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三大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中國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關於對經濟新常態深入而系統的分析,是在2014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首先用對比的方法,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9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帶來的幾個趨勢性變化。他進一步指出,以上這些趨勢性變化充分說明,在“三期叠加”這個階段,經濟發展速度必然會下降,但也不會無限下滑;經濟結構調整是痛苦的,卻是不得不過的關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過有效引導減緩消化過程中各類風險的影響。這也說明,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總起來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增長速度正從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