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所有單一政策都只能起到部分作用,股權質押風險問題性質複雜,解決尚需多方探索。以紓困基金為例,雖然目前紓困基金總額雖然超過7000億元,部分資金也開始運轉,但是因為“紓困”對象標准不統一等問題,整體效果仍沒有充分體現。建議紓困基金操作細則仍需細化。
北京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當前需加強各金融部門、監管部門之間的統籌。各路紓困資金入場要統籌解決投資者和被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政府要嚴格使用標准,又不能包攬市場,同時要平衡化解風險和謀求收益。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等人士認為,從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來說,必須要切實做好股權質押風險的防範工作。為此,一方面給高比例股權質押劃定紅綫,對上市公司大股東、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限制在一定比例內,要把質押比例的高低與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的誠信度及風險等級嚴格掛鈎。另一方面,加強對質押資金流向的監管,應盡快推動相關監管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和整合,建立場內場外全口徑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數據庫,系統分析質押融資資金規模、流向,為監管風險預研預判提供決策依據。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目前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一些發展高科技、新經濟的企業股票質押面臨的只是流動性問題,必要時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對於那些落後產能行業的企業,不應一味支持,要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化作用,由市場來決定是否給予資金支持。
市場人士認為,改善上市公司大股東資產負債表是核心任務,要多舉措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如更大力度減稅,恢複大股東信用融資的能力。“解決股權質押問題的直接方法就是股市好轉,股價不觸綫,還可以用收購股權的方式緩解還貸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最終消除風險還需要企業和大股東修複資產負債表,降低杠杆率。”一位券商負責人說。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站在公司長遠健康發展的角度,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嚴厲打擊虛假上市、惡意造假、忽悠式重組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并購重組、新股發行、債券融資等各方面降低企業成本,讓真正有意擴大生產銷售規模的企業不再因為短期資金壓力陷入過度“加杠杆”融資的泥潭
(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