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在廈門海滄嵩嶼碼頭內,一艘國際集裝箱貨輪在卸裝。(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至今,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7%。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能以這樣的數據自誇。美國在同一時期的經濟增長不足3%。如果說198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一半,那麼現在中國幾乎已經追上美國(也有人說已經超過美國),在上述時期內從世界第八躍升到至少第二。
俄羅斯《觀點報》1月10日載文《中國不再依賴美國》,文章說,生產離不開科學。中國每年的科研經費接近5000億美元,接近美國。考慮到其增長速度,中國很快將在這方面超過美國。中國是金融技術投資領域的佼佼者,對機器人、生物技術、教育技術、虛擬現實、無人機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投資也接近領先。
量變必將導致質變。現在的中國商品早已不是上世紀90年代廉價劣質的日用消費品。對初創公司來說,160個百萬人口城市(美國只有10個)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顯而易見的優勢。
至於電子商務,截至2016年,中國的電子支付規模是美國的11倍,大於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等經濟體的總和。
與此同時,電子支付促進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這項服務在那裡很受歡迎,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正常途徑去接觸傳統銀行服務和零售業。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非洲國家的貿易額約為1700億美元,其規模預計將在2035年超過中美貿易,使非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分析人士相信,非洲將在今後20年裡成為全世界主要的消費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資企業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對生態資源安全的低要求來生產有競爭力的日用消費品,把高科技領域留給西方國家,這種做法讓所有人滿意。但現在,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美國不可能無動於衷。
“讓美國再次偉大”和產業回歸的說法不過是庸人自擾,它更像是競選宣傳,而非實際發展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