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算艱難,“習特會”依然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機會。首先,美中之間的矛盾以經貿為主,南海、台灣等安全和戰略領域也頻有摩擦;只有元首峰會起到的“定調”作用才有可能從根本上促進雙邊關系有好轉趨勢,至少避免“更差”的風險。其次,特朗普在推特上、采訪中指責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時,常常都要緊接著贊揚一下他和習近平主席的“私人友誼”,稱他們兩人“互相喜歡”。兩位元首是不是真的“互相喜歡”并不重要,特朗普經常這樣說至少表明他在給“習特會”留餘地,也就增加了“習特會”取得成果的可能。還有,美國中期選舉已過,離大選還有一定時間,中國同樣并不面臨重大的國內政治會議等;這次“習特會”的時機不錯,有利於兩國元首排除其他因素幹擾,專心解決問題。
而近日也有積極跡象提升了“習特會”取得進展的希望。比如,最“硬”的貿易鷹派、對華鷹派、特朗普貿易顧問納瓦羅,傳說不會參加與中國的經貿談判,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美國政府願與達成協議的誠意。再比如,美國航空母艦“裡根號”獲准停泊香港,這一涉及雙方的友善舉動有助於在元首會晤前營造友好氛圍。而特朗普在感恩節當天“畢生都在為美中貿易談判做准備”的表態,除了表明他解決“不公平貿易”的決心,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解讀為他認真想解決美中之間的經貿問題——態度認真地進行談判,就算雙方分歧大、達成共識不容易,怎麼說也比并不真心想解決問題好得多。
這次“習特會”不容易,但艱難中仍有希望。在美中關於雙方貿易的分歧不好彌合的情況下,如果雙方多談朝核問題、兩軍交流等合作領域,在經貿問題上把一些注意力轉移到“WTO改革”等議題的討論上,這裡的“希望”還可能擴大。 |